反差 上市公司太急于从港股市集抽血了,这不是功德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13:12 点击次数:120
刚刚往常的 2025 年 3 月反差,港股市集出现了两笔超大界限的再融资:比亚迪的价值 435 亿港元的股票配售,以及小米的价值 426 亿港元的股票配售。这两笔配售交往均已在 3 月之内完成。除此除外,还有一些界限较小的再融资,举例蔚来的价值 40 亿港元的股票配售,相同依然在 3 月之内完成。
毫无疑问,港股的融资功能正在迅速规复。往常两年,港股的融资功能依然薄物细故,IPO 市集十分清淡况且频繁是"流血上市",再融资市集受到的打击以致更严重。总共这个词 2024 年,港股一级市集融资总数仅为 1752 亿港元,其中再融资总数仅为 875 亿,创下了 2021 年以来的新低。这还托了 2024 年 9 月以后,中国财富快速反弹的福;如果按照 8 月以前的态势,那港股再融资市集险些算是不存在了。
2025 年,一切齐变化了。中国财富的估值从头成就,带有科技属性的公司尤其受市集迎接,由此出现了比亚迪和小米这两笔超等配售。其中,比亚迪的配售界限,是最近四年来港股最大的;小米则是最近四年来的第二大。要知说念,在港股的上一轮融资岑岭期—— 2021 年,从来莫得出现过单笔 400 亿界限的再融资!比较之下,蔚来的 40 亿界限配售竟然水火不容。
港股一级市集融资金额一览
注:均为总金额,未扣除税费、佣金和交往成本。
汽车公司的大宗配售,勾引了大部分市集贯注力,掩饰了其他多样各样的公司顺势融资的动作。好多中小市值公司,往常两年在港股底本便是"流血上市",IPO 融资金额极小,当今飞速从市集要钱"回血",其中不少(名字就不点了)的再融资界限齐远远起初了 IPO 融资界限。如果港股市集重估合手续下去,深信这么的案例会越来越多。
港股市集的监管机制对再融资的适度历程极小。上市公司一般会在年度鼓吹大会时,授权董事会妥协决层随时进行总股本 10%(以致更高)界限的再融资;只须市集环境符合,再融资络续以闪电配售的体式完成,举例蔚来的配售就只用了一天时刻完成。上市公司过了两年多的苦日子,不但从市集上拿不到钱,还要拿出真金白银回购以复古股价。当今好日子终于来了,如果不连本带利地拿转头,谁宁愿?
道理的是,2024 年,交投清淡的港股市集,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了回购金额开阔于融资金额的市集:回购总金额 2657 亿港元,融资总金额仅 1752 亿反差,回购 / 融资比例高达 1.52 倍。其实早在 2023 年,港股市集的回购总金额就将近达到融资总金额了。需要指出的是,港股回购主如果由少数几个大公司进行的,只是腾讯一家,2024 年的回购界限就高达 1120 亿,流畅两年蝉联港股"回购王"。其他公司,举例上市以后从未分成派息的小米,2024 年也进行了屡次回购,但总金额仅为 37 亿港元,不及腾讯的三十分之一。
到了 2025 年第一季度,港股融资界限顿然膨大到 1306 亿,其中再融资界限高达 1123 亿。于是,回购 / 融资比例顿然镌汰到了 0.39 倍。回购的主力军仍然是腾讯,孝顺了大致 1/3 的回购总金额(171 亿港元),其次是汇丰、盟国等金融蓝筹股。值得一体的是,此次小米融资 426 亿,是 2024 年回购金额(37 亿)的 11.5 倍,是 2023-2024 年回购总金额(52 亿)的 8.2 倍——何啻是连本带利全转头了,竟然是八倍、十倍的转头了!
港股上市公司回购与融资金额比例
糗百还有成人版注:把柄不同统计口径,回购总金额可能稍有分离。
公私分明,本年一季度港股再融资由汽车公司主导,投资者照旧可以理解的:因为新动力汽车是本钱密集型产业,又是国度扶合手的产业,本年濒临的市集环境(尤其是出口市集)又比较复杂,只可趁着港股回暖飞速囤积一把现款。然则插足二季度,念念在市集上拿钱的公司就怕更多。起初,DeepSeek 爆红之后,广大 AI 创业公司列队去港股交表,依然上市的 AI 公司虎视眈眈恭候再融资时机的也不在少数。AI 亦然烧钱的赛说念,或者哪怕有些 AI 诓骗公司不烧钱,确定也会借着这个契机,以烧钱的阵势圈钱。
其次,往常两年有幸登陆港股的新经济公司,无论科技公司、顿然公司照旧生物医药公司,在 IPO 武艺一般齐莫得捞够,以致根底莫得捞到。哪怕是一些达到了或者达到过千亿市值的公司(名字照旧不点了),累计从港股市集拿到的钱也唯独十几亿、几十亿量级,赫然不够解渴。当初在恶劣市况下上市,是为高出志投资东说念主的要求;当今市况好了,也该轮到解决层我方捞一把了,捞的面孔无非两个,一个减合手,一个融资。
这里不得不提到港股对融资的神奇承受能力了。大众皆知,港股是一个流动性偏低的市集,2024 年日均成交金额才 1318 亿港元,最高单日成交金额才 6200 亿港元,远远比不上 A 股,跟好意思股更是没法比。然则在一定要求下,尤其是牛市的要求下,港股对 IPO 及再融资的承载能力又很高,概况轻视吃下一些很大的交往。举例 3 月初界限巨大的比亚迪配售,不但没对市集信心变成什么影响,以致对比亚迪股价的影响也很有限。为什么呢?归根结底,这是因为港股是一个资金绽开流动的市集,而非 A 股那样的"存量博弈"市集。广大的外洋投资者,包括长线价值投资者和"热钱",随时坐在场边,如果有感酷好的融资交往,可以随时进场。是以,日均交往额远低于 A 股的港股,在一定要求下的融资吸纳能力远高于 A 股。
问题就在于这个定语:"在一定要求下。"这个要求,是指外洋资金乐意配置港股,尤其是乐意安靖增合手港股。从 2022 年到 2024 年三季度,这个要求不太成立,其时的港股市集就失去了泰半的融资功能。最近两个季度,外洋资金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回流港股了,融资功能就随之转头了。
历史一再讲授咱们,本钱市集的热度来得快、去得也快(注:好意思股似乎为独一例外)。如果不在市集情怀好的时候攥紧时刻融资,今后一朝市集情怀不好了,付出的代价轻则不利于公司扩张发展,重则连公司糊口齐受影响。望望互联网行业就知说念,2020-2021 年头的黄金时期,收拢契机融资的公司(名字照旧不点了),哪怕尔后几年一直找不到盈利路线、苦苦探索抵挡,却照旧糊口无忧,一直熬到了下一个景气周期。反不雅一些莫得融资或未能融资得手的公司,接下来可谓命途多舛,幸运活到今天的亦然元气大伤。
论断便是:手脚上市公司,不管你是否看好本年乃至来岁的港股,不管你对中国财富是否合手恒久乐不雅气魄,此时此刻齐是融资的大好时机。时刻窗口可能再合手续几个季度,也可能下个季度就没了,是以动作宜早不宜迟。一季度的比亚迪、小米大宗再融资,以及一系列十几亿、几十亿量级的再融资,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,阐明注解了现时港股市集对各种界限的融资容忍历程齐比较高。舞台依然搭好了,名角依然上台唱过戏了,接下来就该不太盛名的角儿唱戏了,再接下来就该豕窜狼逋了。
大致一个月前,包括高盛在内的一批外资投行一辞同轨地发表了一个不雅点,即"外资长线资金(注:主如果 Long-only fund)回港股来了",这是复古港股融资活动规复的架海金梁。从一季度数据看,这个说法大致可以。然则,外资长线资金仍然带着相等的狐疑,处于进两步、退一步,边走边看的情状。毕竟往常两年,它们有过好几次抄底港股无疾而终的资格;当今它们加多中国财富配置,络续也不是基于内心忠诚看好,而是基于好意思股估值太贵产生的"比价效应"。就像久病初愈的东说念主,下床从头学步碾儿,不能能在短期内就跑起来。是以它们的热情仍然是"乐不雅而脆弱"的。
至于内地资金,固然嘴上齐喊着恒久看好、此时不冲何时冲,执行里大部分照旧契机看法者。关于这极少,深信有过 A 股投资教化的东说念主,就应该缔结的很了了,无须赘述。当今相等乐不雅,下个星期又可能变成尴尬悲不雅,下下个星期转回到相等乐不雅,这是 A 股的传统艺能,亦然内地投资者占多数的所谓"港 A 股"的传统艺能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上市公司急于从港股抽血,吃相过于出丑,有可能动摇底本就还不太强项的投资者信心。一方面,是各种小股票豕窜狼逋(注:"小股票"在港股是个骂东说念主话,约等于"千股",与 A 股不太疏导),竞相圈钱;另一方面,那些质量相对优良的公司,融资界限又委果太大,一个两个还好说,如果来上十个八个,市集就不一定能承载得住了。
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?二季度才刚开了一个头反差,让咱们拭目而待。
上一篇:bdsm 调教 净赚63亿后,“酱油女王”程雪烧起第一把火
下一篇:没有了